原标题: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变革——1949-1959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从本月开始我们将开启这篇连载文章,以每十年为一个周期,盘点新中国成立的这7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文章每月上线1篇,7篇之后刚好是十月国庆月。今天由我开始第一篇,聊一聊新中国刚刚成立,1949-1959这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时的状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上世纪5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矛盾不断激化,身处社会主义的中国也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挤,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均得到封锁。
而且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农业生产力非常强大,而工业实力几乎为零。这一点从当时与日本对比的数据就能看出:1949年日本粮食总产量1780万吨,中国11318万吨;同一年日本粗钢和生铁总产量分别为311万吨和160万吨,而中国只有15.8和25万吨。
中方领导人认识到,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工业体系才能强大自身,于是1953年开始,中国效仿苏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工业化建设为重点。因此本篇文章中出现的所有汽车厂都是在这个时间前后出现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CA10
新中国成立伊始,刚刚经受过战争洗礼的祖国大地百废待兴,政府意识到发展现代工业是当务之急,汽车工业更是重中之重。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登上了开往莫斯科的专列,此行的目的除了与苏联结盟,也是为了能在振兴中国经济方面得到“老大哥”的援助。
毛泽东刚一抵达莫斯科,就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看着生产线上一辆辆汽车组装下线,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了一句:“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这一句话好似吹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冲锋号,至今在中国的“汽车人”之间口口相传。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将兴建汽车制造厂的想法列入了“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中。3月初,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即后来的一机部)旗下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始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筹备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莫过于工厂选址,起初列入备选的有石家庄、太原、西安、宝鸡、北京等城市,可由于建造汽车厂需要的相关资源很多:水、电、钢铁、木材、交通等等缺一不可,后来这些城市被逐个淘汰,最终将厂址选定在吉林省长春市,原关东军100部队细菌工厂附近。这里拥有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又紧邻京哈铁路,便于引入苏联的大型设备。
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了汽车厂即将动工的消息,并请毛主席为汽车厂奠基题词。此前斯大林曾向毛泽东建议:“你们那么大个国家,只建一个汽车厂不行,最少也得搞两个,况且汽车工业是精密机械制造业,可以带动其他很多工业项目的发展。”毛泽东十分赞同:“你说得太对了!我们先建一汽,紧接着就考虑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名字由此得来,1953年7月15日举行了奠基仪式。
在中苏两方的商议之下,一汽建厂的目标时间被定为三年,这对于当时资源技术都匮乏的中国来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能准时完成任务,政府尽最大能力支援一汽建厂项目,同事苏联方面也毫不吝惜地向我国提供帮助,包括吉斯150载货汽车的产品设计图纸和整套技术资料、派遣180多名行业专家到国内进行指导,以及接纳我国的518名实习生到苏联学习等。经过中苏双方的共同努力,1956年7月14日,距离奠基仪式正好三年整的这天,第一批12辆解放CA10型卡车下线,正式结束了“中国造不出汽车”的历史(张学良时代的民生汽车属于旧中国的产物,不在咱们今天文章的讨论范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往期文章——>《你知道吗?中国第一部国产汽车不是解放》)。
●第一汽车制造厂——东风CA71
为了快速恢复工业生产,政府制定了优先研发卡车的决策,如今卡车有了,该轮到轿车了。解放初期中国的轿车主要来自于解放前进口的美国品牌,后来因为朝鲜战争中与美国打破了关系,后来的进口车主要来自东欧国家,以波兰华沙、苏联GAZ为主。与其每年花费大量的财力在进口上,不如用这笔钱来研发自己的轿车。
1956年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时毛泽东说了一句话:“哪一天开会的时候,能坐上自己生产的轿车就好了!”正是这句话,掀起了工人们新一轮的热情,1957年初,一机部向第一汽车制造厂下大了生产轿车的任务。时任一汽设计处处长的史汝楫同志经过搜集和筛选,在众多国外轿车中选中了法国Simca Vedette作为一汽第一辆轿车的设计原型。
(责编:胡挹工、吴晓琴)